广义上的废钢为废钢铁的合称,一般来源为钢铁厂及其下游工业公司生产的边角料、使用后报废的设备分离出来含有钢铁材料的回收资源。理论上,钢铁循环利用率可达到100%,废钢是回收价值最大的再生资源。废钢按来源可大致分为国产废钢与进口废钢:
从全球各国(各地区)废钢消耗情况去看,据统计,2019年中国废钢消耗量达到2.16亿吨,占比43.98%,位居全球首位。其次是欧盟28国废钢消费量为0.88亿吨,占比17.83%;废钢消耗排第三的是美国,2019年消耗量为0.61亿吨,占比12.36%。
相关报告: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1-2026年中国废钢铁市场之间的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》
近年来,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产业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,全力发展循环经济、绿色制造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。废钢铁资源作为唯一可替代铁矿石成为炼钢原料的载能资源,其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。
目前,废钢是唯一可替代铁矿石的优质原料,废钢比提升意味着铁矿石的部分需求将被废钢替代。我国废钢消耗量从2011年9100万吨迅速提升至2019年21593万吨;受疫情影响,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废钢总消耗量为15520万吨,同比下降1%。
从我国废钢商品化率来看,2011-2015年我国废钢商品化率呈小幅下降走势,从63.3%下降至51.9%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废钢价格相比来说较高,迫使钢铁企业减少废钢采购,截至2019年我国废钢商品化率增长至89.9%。
生产加工性废钢铁最重要的包含:用钢制造业终端所产生的边角余料;钢厂自产的返回废钢铁。随着生产技术的抬高,钢厂自产返回废钢铁量趋于减少。折旧性废钢铁最重要的包含:工业废钢铁、农业废钢铁、基建业废钢铁、铁路废钢铁、矿山废钢铁、民用废钢铁和军用废钢铁等。
我国废钢铁资源短缺满足不了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,需要进口废钢铁以补充国内资源的不足。据统计,2015-2017年我国废钢进口量在两百万吨以上,2018年下降至134.26万吨,在进口废钢国家中位列第十;2019年又因禁止洋垃圾的缘故,废钢进口进一步收缩,截至2021年Q1我国废钢进口量为5.54万吨,进口额为0.3亿美元;中国在国际废钢市场中话语权较少,其实是以自产自销为主。
由于我国废钢资源不太富足,因此国家实际上限制废钢出口,执行40%的出口关税,不享受出口退税政策,出口政策十分严苛。近年来我国废钢出口持续下降,2017年我国出口废钢224万吨,2018年下降至33万吨,同比下降85.17%;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废钢出口量为6.23吨,出口额为0.4万美元。
出口目的地来看,2020年我国废钢共出口到14个国家或地区,其中出口到尼日利亚数量最多,出口量为112.1吨;其次是坦桑尼亚,出口量为96.9吨;出口量排第三的是越南,出口量为78.2吨。
进口来源国进口量排名来看,据统计,2020年我国主要从韩国与日本进口废钢,根本原因是日本与韩国废钢兼具船期短、运费低、价格较低、质量好等特点,受到国内钢厂的青睐。2020年我国从韩国进口废钢12200.1吨,从日本进口废钢7522.1吨。
从我国各省市废钢进口量分布来看,我国进口废钢主要地区有浙江、江苏、天津与广东,据统计,2020年浙江省进口废钢18680.33吨废钢,占比68.85%,位列全国第一;其次是江苏,2020年进口废钢5999.37吨废钢,占比22.11%;天津与广东2020年分别进口废钢2098.19吨与355.54吨废钢,分别占比7.73%与1.31%。
从我国各省市废钢出口量分布来看,据统计,2020年浙江省出口废钢124.2吨,位居全国第一;其次是广东省,2020年出口废钢112.3吨;排第三的是广西省,2020年出口废钢78.2吨。
1、针对中国目前快速工业化现状和废钢利用率约20%的现状,应坚持在新一轮产能置换中提升电炉钢的比例,鼓励将剩余产能转移到废钢资源丰富的地区。
2、虽然中国未来废钢行业长期向好,但是仍要加强市场监管,落实废钢生产的企业或个人主体责任,如建筑工程、机动车辆、机械设备等责任主体将废钢移交正规企业。防止“地条钢”死灰复燃,打击不正规回收企业,引导市民做好废钢分类。
3、推动废钢“降成本”。随着《再生钢铁原料》的发布,中国的钢铁供需紧张局面会有所缓和,但是废钢价格短期内仍处于相对高位。有关部门可优先考虑推出废钢期货,减税降费,尝试废钢“专项供电”等手段,促进废钢行业良好发展。
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,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,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、商业计划书、可行性研究、市场调查与研究、专题报告、定制报告等。涵盖文化体育、物流旅游、健康养老、生物医药、能源化工、装备制造、汽车电子等领域,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、智慧生活、智慧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消费、新金融、人工智能、“互联网+”等新兴领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